王陳靜文慈善基金會

 

書畫同源、東西互文─陳靜文大璞不琢、極靜制動的美學蘊藉

旅日知名畫家 當代書畫巨擘傅抱石之女 傅益瑤教授

 

    書畫的「書」代表一個人內心的自省,書有文意,即寫字的人所表達的情感與志向,也就是心聲,對陳靜文女士的書法,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超脫性別與年齡特質所展現的蓬勃氣象,以及她筆下寓意深奧的詞彙。若要說我從她的字上面看出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與魅力,最深刻的莫過於「達觀」與「璞」了。

 

  記得初次看到陳女士的《達觀》,就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。達觀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在乎,而是站在更高的境界,一種世事通明皆學問、一下子就把什麼都看清了的胸懷與智慧,是一個人立身立世的真學問。陳女士寫達觀這兩個字,每一筆都非常有力,特別是觀字極美,有一種窈窕的內在,卻又是非常磅礡有力的外在,可以說是扛鼎力作藏嫵媚,讓我由衷佩服。看她落筆不猶豫、底氣很足,表示她寫這個字的時候不光是力量夠,內心衝動也夠,讓我想起于右任先生說過的,寫字跟做文章一樣,就是平常、就是本然,不媚俗也不故作瀟灑,沒有一點虛幌的東西在上面,也就是典型的落筆不猶豫、起筆不做怪,講起來好像很平常,但真的很難做到。

 

  從內心就不想做怪,不想雕琢,因此,在《大璞不琢》裡顯現了陳女士不喜雕琢的性格,她的心願意做璞,可雖然外表還是石頭,有眼力的人,一看這個璞就知道裡面藏有美玉,不須用力磨輾雕琢把玉拿出來給人看。這樣的曖曖內含光包羅著萬象,如其字《萬象》以磅礡的包容力擁納了大千世界,尤其「象」字妙不可言,像一個有生命的動物,吉祥有力量而恭順的大象,因為恭順,所以順從天地,因此與另一幅字《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》有了珠聯璧合的祥和之氣,《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》不是容易做到的事,是須靠智慧一步一步尋找的道路,因此,這幅字的秀氣正是她細膩追蹤與尋覓的心跡。

 

    她用一字經寫成她最喜歡的《璞》,或可說是她性格裡最堅強的一部份,好像說「我這塊玉在石頭裡面」,讓人透過她的字好像跟她進行了深層的對話。她也寫了《悲》字,很少人用「悲」來做一字經,因為在書法裡,一字等於一篇,就是天地中最要緊的一個字。我能想像她當時用的筆絕不是瘦長的筆,而是有肚子的大筆,因為那筆含墨量非常大,在宣紙上運筆特別難,墨上去的時候可能會跑開,她能把這字寫得一點都沒有蔓延開來,一筆一筆之間都沒有互相干擾,完全恰到好處,讓人感受到的不是悲哀的悲,而是大悲,只有菩薩有大悲,大悲就是大願,大願就大慈,所以這個悲字她寫的每一筆都非常圓潤有力,顯得既美又慈祥。

 

  寫《惜緣》時,字體上不是狂草,筆法上卻有狂草的味道。緣是要惜的,要非常非常愛惜人跟人相處的瞬間,人跟事的交往交流的機遇,就像認識陳女士的人都知道,她非常關愛人、關愛社會,是關愛一切、充滿大慈大悲的一位女性,她的惜緣就是一種愛的頌歌。而她的字則可看出她是一個好像力可頂天、情可流水的可愛女人。最可愛的一幅字就是「碧雲天、黃葉地,秋色連波,波上寒煙翠」,玲瓏剔透、輕盈小巧,那樣的行書跟前面那麼大的一字經的八分書,又是楷又有點隸又有點行,就是這樣的綜合的字體對比起來,說實話,很難想像是出於同一人之手,但她卻真真切切是陳靜文女士一個人內心的全部。

 

    看陳靜文女士的書法好像看到一個若禪、若靜的,得到天地大告的一位難得的高士。但看她的繪畫,則會發現像是遇到一個既天真又嫻淑又有非常強烈魅力的女性,我在她的繪畫裡看到了少女的陳靜文、淑女的陳靜文,還看見了神女之質的陳靜文。

 

  陳靜文以海外留學生活的經歷與學識,再回到台灣,祖國文化的涵養,讓她把東西文化裡最有趣的元素結合在一起。如作品《天人合一》,天人合一是我們中國人自然觀中最高的理念,在陳女士這件作品中,開始不知道她在畫什麼,但是慢慢走進去之後,卻發現她的畫筆指向了一個要追求的疑問,除了尋求解答同時永遠生出疑問,如此反覆的內心追尋,讓我非常感動,越看越得到啟發,因為我們常常認為東西文化好像是有分隔的文化體系,但在陳女士身上卻絲毫不相扞格。

 

  書畫同源,陳靜文女士善用中國繪畫裡所有原則要素,即用筆、用墨、用色,沒有一筆不是心隨筆走,但是她用的色彩和她用的藝術語言又是抽象的,常常是抽象和具象一結合、抽象和具象一分離,便把她的每一張畫帶來全新的氣象。

 

  看陳女士畫「雲」,我們水墨畫家最想得到的一個深度的畫面也就是雲彩,畫雲最難在生動的雲彩,並不是看到一朵雲把它描下來就是雲,因為雲是有靈、有生命的活物,它整天都在飄、在動、在變化,是有活動力的。陳靜文特別能理解中國人對雲彩的感想和迷戀,她畫雲用筆毫無拖泥帶水,不拘泥於寫形,而是描寫那生命瞬間的狀態。東西方繪畫的差異不在材料的不同,而在於捕捉一個對象的每一個瞬間的不同,陳女士她把這個瞬間抓到了,從其中也可以看到她內心深處那個自在、逍遙,同時又輕鬆快活的少女本質。

 

  再看《雨間》,筆下的雨看起來像嘩地噴上來,這畫是具象的嗎?其實完全是抽象風格,看了以後有感想而完全看不出她在描繪什麼具體的物與形,可她卻同時又非常具象,因為她的畫讓你聽到了雨的聲音,眼睛看畫中滂沱大雨的情景,耳朵就聽到嘩然雨聲了,也就是說,看不到的雨聲在畫裡具象化了。少女的陳靜「文」,是中國人說的花落水面自成文章,大自然的一切變化到了她心裡都變成一篇篇大的文章與繪畫,這是她少女情懷最熱烈的擁抱,所以她畫的大自然會讓人跟著進入一個平常凡眼看不到的大自然,那些雲、那些雨,只有陳靜文經過她的手帶給我們無限的享受感,這個少女的陳靜文真是可愛無比。

 

  有一張畫叫《浪靜》,講是靜,但不是靜,為什麼不靜,因為心能接受到訊息、會有所感,心有所感就是動,而動的最高境界是「靜」,因內心有著強大的控制力,所以中國人說以一靜而制百動,這個靜就是最高的動,是她得到所有訊息的總和,這個總和到她身上的時候,你感覺不到它的動的頻率是極高的,所以我常說,有時候女性的本質是溫和的,是陰而不是陽,而在陳靜文女士的畫裡,陽剛的東西在那裏形成的靜,是有力的靜,是制百動的靜。這是我看見的淑女的陳「靜」文。

 

    還有一些繪畫讓我看到神女的陳靜文,比如《天地有情》、《步入雲海》,這些看起來具象的畫面,好像巫山神女能夠挑動雲霧,她能開闢一條讓我們和大神相通的一條渠道,她不是神,卻是能以畫作與我們訊息相通的美麗女神。我也喜歡她的《山雲雨飄》,抽象與具象合在一起,任意調動大自然所有要素,彷彿筆下就能指點江山,調動萬鈞,把大自然所有力量搬到她的紙上轉動,像這樣融合具象、抽象,瞬息之間把人帶到不同的境界的繪畫作品我很少見到,唯有神女的陳靜文,能在用筆同時把抽象帶入具象,這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啟發,於是,不知不覺就靜靜隨著陳靜文身後走進她繪畫的世界裡。

 

    在陳靜文的繪畫世界裡,洶湧澎湃、天地異動,卻如音樂顫然,美妙萬分。如同黑格爾說的,造型藝術和時間藝術中間沒有分隔,造型可以看得著摸得著,而時間藝術則是種動向,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,音樂與繪畫好像是兩個領域,但在陳靜文的繪畫裡,她讓我領悟到黑格爾說的時間藝術和造型藝術中間沒有分隔,陳靜文優游於東西繪畫的精神,心隨筆走,在具象和抽象的大空間裡更加自由。一如觀音菩薩有三十三身,身身都是極美,而陳靜文女士就像觀音菩薩,她每一個變化與不同的藝術展現,內心的每一個不同層次的自然流露,就像三十三身一樣,處處都是美盡眼底、美不勝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