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陳靜文慈善基金會

 

因香緣聚

華東方香學研究會理事長 林碧嬌

 

    靜文與我們的結識,開始於千禧年。

 

    2000年我們一起跟著劉良佑教授學習中國傳統香文化,自此,我們的友誼猶如投入碧綠潭水的玉石,向下深潛,一圈又一圈水波漸漸擴散、延伸、直至彼岸……,我們一起參訪各地產香之處,一起遊覽文明古國、一起探究藝術之美。旅行之中是最宜洞悉人性,行行走走,所見到的靜文大姐,永遠是體貼的、為人設想的、謙讓的、滿滿的關愛,為大家準備各種美食、招呼起居;而裝滿行囊之中,她總是不忘為無法前往的人,帶回豐盛的禮物。

 

  瘴海驪龍供素沫,蠻村花露挹清滋;

  微參鼻觀猶疑似,全在爐煙未發時。

 

  這首出自宋代理學家劉子翬的〈邃老寄龍涎香〉詩,描寫珍貴奇妙的龍涎香,是我們情誼的最佳註腳。良佑老師以此詩作為習香的天字輩排行,在臺灣我們是最後一班七位同學,以「全在爐煙未發時」依年齡排序,靜文貴為大姊,排行為首,香名「天之全」。

 

  這段習香時間,我們的聚會以香席為名,常常在靜文大姐畫室裡聚會;畫室中陳列著靜文大姐「胸中澎拜似有話說」的抽象畫與大字書法,鼻間芳香之氣,還有舌尖美食,靜文有著極佳烹飪手藝,每一次的聚會是真正的「色」「香」「味」俱全啊!

 

  記憶深處,永難忘懷的是一起揮汗「做香」的日子。當時我們總共做了八十多公斤的和香,從買香、打粉、配香,親力親為不假他手,最後和成一大團放在超級大的鋁盆裡。在工廠長達近二個月時間,每天套上工作服,灰頭土臉的用手工捻香的方式,慢慢將線香擠壓成形,一盤盤線香,要不停地翻轉、晾乾。初次做香,總在摸索之中,日頭熱怕乾太快,陰雨來時更怕過潮發霉,製香從生疏到熟練,心情從擔憂到適意,我們的情誼,也從相識、相知、相惜而綿延⋯⋯

 

  這一大團和香,用了極為豐富的香材製成兩種線香,其一取名「柒天香」,意謂合七人之力乃成;另是「莫言香」,用料更精,我們打趣說,大概是良佑老師嫌學生們七嘴八舌,猶如處在街坊鬧市之中,還是安靜默語最好。時隔十餘年,今日點燃一線「莫言香」,煙乍起,氣味醇厚、悠遠,清香流入鼻間,果真一時靜默,因為芳香之氣婉轉迴流滿室,昔日情誼歷歷在目,彷如昨日,香氣如故友無須言語……。

 

  時至今日,憶起如此多情、溫婉、喜捨、有容乃大的靜文大姐,因香所結下的情緣深植在

我們的內心至今未熄!